台灣本土黑豬復育之路
台灣早期的農業社會,幾乎家家戶戶會飼養幾頭豬,利廚餘或自己種植的作物來餵養,育肥之後販售貼補家用,對於農村小孩來說,看到活生生的豬不稀奇,反而吃豬肉才令人超羨慕;然而隨著經濟成長與國民所得提高後,肉類已取代蔬菜、稻米成為餐桌上的主食,近年來市占率最高的豬肉,以藍瑞斯、杜洛克、約克夏等進口白豬品種為大宗,黑豬則僅佔一成左右。
▲李大哥與台大教授、畜試所、屏科大合作,抽血檢驗DNA序列,堅持12年總算找到台灣原生黑豬種原。
▲採用不繡鋼高床式飼養,減少清洗時產生的汙水量及臭味。
▲自動化開關量控制風機、水簾、風門、捲簾等設備,達到控溫控濕的效果。
工程師轉職畜牧產業
沒有畜牧背景,也不是農二代的李大哥是高雄人,養黑豬前的工作是在科技業擔任工程師,2008年碰上金融海嘯,政府鼓勵起青年從農,他發現畜牧業長年封閉,如果導入現代化的管理,不只提升效率,更為外銷市場提早鋪路,於是在家人的支持下主動請辭,返回太太的家鄉屏東,投入養豬事業一圓創業夢。
▲目前台灣養豬場廢水處理,包含固液分離、厭氧處理、耗氧處理等三階段。
▲天窗開啟時能促進豬舍內空氣流通,增加豬舍內外空氣交換。
▲紓緩豬隻熱緊迫,提高豬隻舒適度自然就睡得超安穩。
尋味台灣本土黑豬
牧場創立元年,李大哥當年看準本土黑豬在市場上具有獨特性,便與台大王佩華教授、畜試所、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合作,利用抽血檢驗DNA序列,純化基因復育本土原生種黑豬,跌跌撞撞堅持了12年,花費超過兩千萬元,淘汰超過三百頭豬,皇天不負苦心人,總算找到台灣原生黑豬種原,本土黑豬有著特殊的外觀與風味,李大哥期盼以黑豬的獨特性,攻佔饕客味蕾行銷世界。
▲李大哥不餵養廚餘,堅持以黃豆、玉米等穀物做為飼料的主要配方。
▲飼料添加豆渣、甘藷、及益生菌、酵母菌來鞏固小豬的健康。
用科技業的信念經營牧場
來到乾淨整潔的黑豬畜舍,李大哥不餵養廚餘,堅持以黃豆、玉米等穀物做為飼料的主要配方,添加豆渣、甘藷、及益生菌、酵母菌來鞏固小豬的健康,還運用數位化資訊分析飼料效率、生長率及體格,優化飼養流程 達到有效管理。除此之外更不惜成本重金打造水簾式控溫設備,搭配定期清洗豬舍,為黑豬提供優良又乾淨的生長環境,包含小編本人進出豬舍,都必須穿上全新防塵衣隔絕外部的病原菌,完全是用科技業的精神在管理。
▲吃的東西健康,加上環境乾淨舒適,豬隻自然頭好壯壯。
▲定期清洗豬舍,為黑豬提供優良又乾淨的生長環境。
本土畜牧業走向國際
曾經對畜牧產業一竅不通的李大哥,如今已是多方授課的台上講師,更曾於2016年獲選「百大青農」、2017及2018年獲選為「屏東優良農民」,他始終致力於傳統產業升級,科技管理方式放眼未來,打造畜牧界的矽谷產業,盼望未來台灣黑豬能與伊比利豬、鹿兒島豬同樣享譽國際。
▲針對光照、餵料、飲水等生產因素進行自動或手動控制。
▲李大哥的智慧黑豬養殖場,完全是用科技業的精神在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