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買下的──是保存一座泰雅食物風景
圖文資料來源由「邊境篝廚」提供
「邊境篝廚」作物的種植者Wagi.Qmisan(瓦弋.戨米彡)和Laling.Yumin(喇藺.猶命)家族,希望透過消費,重塑一個社會共同的願景:從用心「選擇」「耕種」餐桌上的食物,共同為台灣的自然和土地生界盡一己之力。
尊重大自然作物的多樣性
尋找認同跟著自然的脚步種植、產出具有野味食材的消費者,從食物及飲食中理解──高、矮、胖、瘦皆有的出產作物,正是因為在耕作過程中堅持尊循自然而生,不以化學或集約管理人工的方式去校正作物的外觀與氣味。接納作物天生的外貌,享用自然的原味,試著區別市面上分級選別後所產出標準化農產品的味道。
砍1棵樹,就種下10棵樹
因為尊重土地倫理堅持依循自然節奏的種植理念,椴木香菇產量較少,並且為保護山林土地與永續循環的堅持,Wagi.Qmisan(瓦弋.戨米彡),和Laling.Yumin(喇藺.猶命)家族尊循泰雅傳統生態智慧,對樹木運用採取「選伐樹種」,只砍伐利用伐後仍可繼續生長的樹種,如:青楓、赤楊。特別的是,他們每砍下1棵樹,來年就會為土地種下10棵同種樹苗,堅守與土地共生,永續生態的初衷。也不強求產量,更不強迫灑水,因此他們的椴木菇雖然產量較少,但每段木頭不易腐敗,壽命比一般椴木更長久,大幅降低了砍樹的頻率。除了友善環境外,也在商品交換的過程中盡可能縮短食物里程,減少碳足跡,降低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傷害,他們鼓勵回購客盡量購買大包裝,或以回寄包裝袋等方式,降低對一次性包裝的依賴。
土地-人-食物
Wagi.Qmisan(瓦弋.戨米彡)說:「我相信舌尖上的記憶,一種作物就是一個土地的故事。我吃進的不只是一道食物,而是代表了由它連動的整個生態系──人、土地、自然、文化到作物!保育工作,從餐桌上的食物消費就能做到。」期待邀請更多消費者,一起拯救部落瀕危的在地物種與生態平衡,尊重作物多樣性,認真看待每一個邊境地域,也一起理解「土地-人-食物」交織生成「作物風景」的獨特長相和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