邦查有機農場──把機會帶給光復的邦查女性
在花蓮的光復鄉有位阿美族女性──蘇秀蓮,她以「Pangcah」稱呼自已(阿美族人對自己族的稱呼),充滿對族的驕傲與堅持。黝黑的皮膚,簡易盤起的黑髮,做起事來俐落有勁。13年前,她離開台北打零工的生活,回到故鄉尋找生活的根。秀蓮從頭學習有機農法,從四分地慢慢耕耘,不只餵養孩子,更種出興趣與成就感,還可以指導部落夥伴從事有機農業。秀蓮說:「我覺得我的角色不僅僅是老師,我更期許自己能陪伴小農們成長、面臨挑戰、解決問題。」
為族人開出一條不一樣的路
秀蓮在馬太鞍部落成立了「邦查有機農場」,經營七年來耕作面積已擴大至16公頃,主栽培有機蔬菜及雜糧,並注重輪作與地力維護。秀蓮為農場規劃生產計劃書,出貨方面則盡可能嚴謹、不延宕,有效率且負責的運作農場並細心呵護著客戶關係。更於2011年成立「花蓮縣原住民族永續農業文化發展協會」,從提供邦查族人工作機會、教育訓練,乃至保存原民農業文化等,都是此協會關注的重點。
把資源帶回邦查,家的重新定義
農場以僱工方式運作,而僱工則來自光復在地的邦查女性,特別是二次就業、單親、較年長、或心智障礙的弱勢族人。秀蓮親自教導大家有機農業的耕作方式,從孵育菜苗到曬穀曬豆,她認為農場最重要的目的在於「培育」,讓每個人都習得一技之長,並在農場的庇護下能夠賺取穩定收入維持生計。農場的工作雖然辛苦粗重,但這些媽媽們的毅力、效率絲毫不輸給男性,勞動起來也是有聲有色。
而在這裡,農場的身分絕非只是老闆,秀蓮與每位婦女的關係與其說僱傭更像個大家庭,大家一起為農場努力,視如己出,待最久的僱工甚至已長達六、七年,幾乎是與秀連同時進場的開朝元老,由此可見僱工對邦查有機農場的黏著度與向心力。
非主流野菜卻能適應氣候變遷
邦查有機農場的有機菜園品項繁多,秀蓮也努力於復耕在地阿美族傳統的種子及野菜,除了各種常見的葉菜類外,還有市面少見的「非主流」品種,如:木鱉果、紫色青江菜、龍葵、塔菇菜、樹豆……等等。因為野菜有強大的環境適應力,氣味口感特殊,較不怕病蟲害,非常適合有機栽培,即使於未來也較能因應氣候變遷,因此,復育野菜是符合「時代潮流」的一途。同時,她們也希望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營養來源,藉由飲食,認識台灣本土所富含的寶藏。
受太陽神120天的眷顧的五穀
在邦查有機農場耕耘面積最廣的則是雜糧,如:黑豆、黃豆、紅豆、以及她們引以為傲的「太陽米」。分別是:紅糯米、黑糯米、糙米、胚芽米,在米的外包裝上寫的是「豔陽洗禮的金色種子」。除了彰顯「種子」的重要性外,更強調出邦查太陽米的栽培過程均受到太陽神120天以上的陽光眷顧,再輔以天然日曬穀的方式,讓米與豆帶著暖烘烘的香氣,完成一包包健康好吃的米食。
吃一口太陽米吧!
秀蓮與農場的夥伴期待農場不再被價格戰追著跑,永遠成為他人的有機供應商,而族人的努力得以被看見。邦查有機農場正積極地確立商品定位及農場核心,將邦查的信念、堅持傳遞出去,如果你還不了解阿美族的農業,不太懂邦查的意義,那麼,吃一口太陽米吧!